视点|劳务中介层层转包,“日结工”的权利不能缩水
推荐文章
召之即来、干完就走、收益立显,当下,日结工正受到市场青睐。不过,据《工人日报》报道,在这一劳务市场中,往往存在劳务中介层层转包、扣押工资等现象。而“无约束”“无协议”的“自由”背后,也给劳动者权益保障埋下隐患。不同于共享经济中的网约工,如何保护这群在派单系统之外、等待劳务中介抛出各类岗位空缺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社会关注。
在劳务市场中,日结工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还催生了不少新的日结工种,如防疫保安、防疫护士等。由于用工形式灵活自由,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工作,工作之外也能适当兼顾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用工需求的变化,日结工能快速弥补企业人手短缺问题,在业务淡季时,企业也能减少招聘,较好地控制人力成本。
就业市场中,企业去找工人、工人来找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会阻碍劳动供给和需求的高效匹配。正规劳务市场的存在,能把相对分散的劳动力协调组织起来,与各行各业的用工需求进行对接,减少企业寻人和工人找岗位的成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招聘平台也开始担纲这一角色,成为就业信息的撮合者。而市面上存在的劳务中介层层转包现象,使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面临多重隐忧。
一些招聘信息在中介间反复易手,如果每个环节都收取中介费,必然让劳动者拿到手的收入大幅缩水。由于层层转包,如果存在劳动纠纷或人身伤害事件,究竟该找谁讨说法,又该由谁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者也会感到迷茫和无奈。除了劳务中介层层转包现象之外,日结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的内容、环境、防护条件,待遇保障以及发生意外事件后的责任分配等方面,也都需要形成有约束力的共识。
虽然日结工带有临时性质,但务工者不能因此大意,低估其中潜在的劳动风险。对于虚假乱收费、用工主体不明确、难以保障工资发放的招聘信息,以及层层转包、缺乏应有保障的劳务中介,要有足够的警惕和防范意识。面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劳动者要留存好能证明对方侵权的相关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对于企业来说,则要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呵护日结工的权益,充分明确与劳动者的权责关系,谨防那些不正规、口碑不佳的劳务派遣公司、中介人员给企业经营“挖坑”。
作为灵活就业的一种形式,日结工市场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一部分人的生活能得到改善,从社会稳就业促就业的角度出发,应当健全其维权通道,在制度设计上给予其应有的权利救济,引导新兴平台做好招聘信息发布,让优质就业信息充分流通,这将让务工者吃下定心丸,挖掘出灵活就业的潜力。
(作者:白毅鹏,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