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人员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律师做出专业解答大象新闻2022-02-17 21:34大象新闻2022-02-17 21:34
推荐文章
大象新闻记者 燕子丹
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这些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快速增加。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便捷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这其中就有约1300万名外卖骑手,已经占到全国人口基数的近1%。
2022年1月底,安徽省人社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聚焦平台企业用工等重点问题,其中规定外卖员、快递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引起了大众关注。
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和人口大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权益保障怎么样?大象新闻记者联系采访了外卖小哥和资深人力资源中介,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外卖小哥:合同不合理只能哑巴吃黄连
今年27岁的小刘是一名大专生,毕业后他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就送起了外卖。
“之前在各种网站上也大概了解一些外卖行业的情况,觉得只要肯努力不少赚钱,时间上也相对自由一些。”然而当小刘正式成为一名外卖骑手,他才明白这份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和美好。
“我是通过外包的方式进入的某外卖平台,第一天主管就告诉我没有社保和五险一金,并且劳动合同也是跟外包的第三方公司签署,根本不能算是平台的员工,而且其中的一些条款我不想同意也没办法。”小刘说。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站点的领导要我必须去指定的一家车行买电瓶车。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以3880的高价买了车。可事后我自己一查才发现这款车市场价格只有2200左右,只能哑巴吃黄连。”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378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884万人,占64.1%。
“我曾经就因为赶时间和自行车相撞受过伤,签外包合同的第三方公司和平台都没有任何补偿。”小刘对记者说,只要是送过外卖的,绝大多数都闯过红灯。因为时间实在太紧张了,很多单子都是平台强制派发,安排很不合理。“现在情况好了不少,现在平台为每位骑手都配了定制的商业保险,派单的算法也比以前合理了不少。”小刘说。
而今年35岁的孙师傅在某龙头自营式电商企业做快递员已经6年多,他的情况却与小刘的情况截然相反。“在这个企业入职前我也以外包的形式在其他快递公司干过一段时间,虽然没出啥大事,但是有一点我受不了,就是站点的正式员工对外包员工总有一些歧视。所以我在这个快递公司辞职后通过招聘入职到了现在就职的自营式电商企业,我跟现在的企业是直接签订的劳动合同,工作有保障,过年过节的福利一样不少,最可贵的是有社保和五险一金,据我所知这在国内同行业中是独一份。我很知足。”孙师傅对记者说。
人力资源中介:使用外包员工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一旦和劳动者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出现意外就需要支付巨额赔偿款,这是很多像外卖平台和工业制造厂商等提供高危工作的企业无法承受的。”
一位常年来往于广东和浙江的资深人力资源中介告诉记者,之所以众多企业与单位选择外包员工,与能够规避巨量风险密不可分。“而且如果正式聘用,社保、五险一金等等都要交齐,这对企业来说更是不小的负担。”
“其实用工量最大的还是电子厂、食品厂、汽车零部件生产等企业,这些岗位往往都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我曾经就在某电子厂工作过四个月,因为基础工资非常低全靠加班费挣钱,一干就是12个小时往上,现在想起来简直是噩梦。”
“对于外卖行业,骑手们一直奔波在路上,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一旦出事引起纠纷,对平台来说支付赔偿款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用外包人员即使出了事用工平台不用承担责任就能直接转嫁到第三方,最多象征性地给一些补偿。同时,相当大一部分劳动者往往不愿意在一个企业做到底,他会比较市场情况,哪个公司在某个时间段给的工价高就去哪一个,哪怕只做一个月,到期了再出来重新找工作。企业久而久之也就更倾向于用外包员工了。”这位中介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为作为劳动派遣形式的外包人员缴纳社保、五险一金等保障。据这位中介人士介绍,只有少数正规的人力资源公司和用工企业会给外包员工买较低赔付的商业保险,社保和五险一金更是遥遥无期。
2021年12月30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总工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下文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要求,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以下简称平台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提高自有员工比例,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平台企业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或者依托加盟、代理、外包等合作企业(以下简称合作企业)用工的,平台企业应当与劳务派遣公司及合作企业签订书面协议或合同,并督促指导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律师建议:签订合同需要谨慎
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李照律师告诉记者,劳务派遣公司将外卖员派驻到用工平台进行工作,这里存在三个主体,即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其中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若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事故,如果属于工伤或者其他可以视同为工伤的情况,派遣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这里,如果用工平台与派遣单位有约定,双方可以按照约定分摊责任。
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更需要谨慎,李照律师表示,签订合同时要看清合同上的主体与实际工作主体是否一致,若存在派遣或者劳务中介介绍工作的情况,需明确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中介的各自义务,以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针对目前劳资双方劳动者相对处于弱势这一情况,李照律师从三个角度分析应如何改变现状。
从执法方面看,劳动监察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重点行业重点监督,如外卖送餐,快递行业,建筑行业。不仅要积极接受劳动者的劳动监察申请,还应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巡查巡访,真正让我国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落实到位。
从司法角度方面看,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胜诉的比例很大,一方面因为我国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司法机关也往往倾向于在确认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对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充分保护。但在面对新型的规避手段时,司法机关也应形成相对统一的裁判意见,如外卖小哥与平台或者配送站是否构成劳动关系这一问题。
从用法方面看,劳动者本身也应学习基础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该如何进行基本的取证与沟通。
(本文中应当事人要求均隐去真实姓名)